但事情可不会就这么算了,慈禧与光绪的矛盾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了,面对这个不听话的侄子,慈禧是铁了心的要废黜了。
慈禧废黜光绪,这是大清的家事,洋人为什么反对呢?
关于废黜光绪,慈禧可不是说说而已,甚至把人选都定了,人选就是爱新觉罗·溥儁。慈禧把他立为大阿哥,让他进了皇宫,做了后补。说起这个溥儁,其实也不是外人,他的父亲是端郡王爱新觉罗·载漪,母亲则是慈禧的弟弟叶赫那拉·桂祥之女。
但慈禧的这一套动作,遭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反对。如果说国内反对,还情有可原,慈禧也有办法压制,但国外洋人竟然也反对,这让慈禧愤怒不已。后来的庚子国难,很大程度上和慈禧对洋人的态度转变有关。
有人说,慈禧对待洋人卑躬屈膝,几乎是有求必应。按说洋人不该为了这件事和慈禧把关系闹僵,毕竟换任何人做皇帝,说了算的仍然是慈禧,就算不换,光绪也只不过是个傀儡,其实差别并不大。
再说光绪支持变法,这样一来,大清很有可能走上富强的道路,其实对西方列强是不利的。
可没想到,洋人在这件事上还挺坚决,对光绪表示了支持。其实洋人之所以支持光绪,反对慈禧废黜,是有原因的。
虽然慈禧听话,但在洋人眼里,慈禧是保守派的代表。洋人并非只是为了一个听话的统治者,还希望大清可以与时俱进,可以通过改革,开放市场,甚至比当年的洋务运动更深入。这样一来,大清和西方的联系会更加紧密,也更可以维护自己在大清的权益不受侵犯。
而洋人认为光绪可以办到,毕竟光绪能够进行改革,就说明此人不是一味地守旧,这对洋人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。
毕竟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入侵,西方列强也早已看透了大清,虽然腐朽不堪,但真的想彻底瓜分或吞并,是不可能的。那么只能希望保持一个庞大的稳定的市场。
况且光绪被废后,再立的新帝是个什么样的人,洋人一概不知,此人对洋人在华的利益能否保证也是具有一定未知数的。
内外压力下,慈禧放弃了废帝计划。但也因为这件事,使得慈禧对洋人的态度有了大的转变。在守旧派的蹿腾下,慈禧决定利用义和团打击洋人的嚣张气焰,结果引发了庚子国难,八国联军进北京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