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先民的心目中,龙既然是神物,当然也就在观念上将龙同祥瑞联系到一起了。在"食"的领域中更是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如食品中有龙虾、龙眼、龙荔、龙须菜、龙虎斗、龙井茶、龙须面等。这些食品名称,有的是取其形似,有的则是寓意吉祥。
又如在节令食俗上,早在元代已有"二月二,龙抬头"的记载。为表达对丰收的祈望,这一天很多地方盛行吃面食,这天做的面条叫"龙须面",烙饼叫"龙鳞",饺子叫"龙牙"。
龙,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,想来龙肉也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一个级别的,神物啊!但民间却有句老话叫“天上龙肉、地上驴肉”,但是龙肉到底是什么鬼东西?
蒲松龄写过一篇文章《龙肉》,原文如下:
姜太史玉璇:“龙堆之下,掘地数尺,有龙肉充牣其中。 任人割取,但勿言‘龙’字。或言‘此龙肉也’,则霹雳震作,击人而死。” 太史曾食其肉,实不谬也。
意思是说,太史姜玉璇说:"天山南麓的沙漠中,有个叫白龙堆的地方,从地上挖下几尺以后,看到里面盛着满满的龙肉。人们可以任意去割,只是不能说出'龙'字来。若有人说'这是龙肉',就会有霹雳震响,把人击死。"姜太史就曾经吃过这种肉,的确不是荒谬之谈。
展开全文
据说,百年之前东北满族人所谓的"龙肉",是在北面地下挖出来的。吃过的人说:"嚼起来木咯滋的,没什么味"。小孩问:"吃的是什么"?大人说:"吃吧,别问。"习俗似如聊斋所言。曾有人推测"龙肉"是埋藏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猛犸遗骸,因无实物标本,无法定论。
但是,现实生活中的龙肉却多种多样。
有些地方指的是"飞龙"鸟,一般都是用来做飞龙汤,是盛产于兴安岭山林中的一种较小的飞禽,味道极其鲜美。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。
龙肉这个说法在各地均有不同的所指,如内蒙的某些地方,将"榛鸡"称作"龙肉"。更有中国北方的某些监狱中服刑人员,将老鼠肉称作"龙肉"。
在长江之头的宜宾南溪区江南镇,保留着全国绝无仅有的“吃龙肉”习俗。这个相传始于唐代的民俗活动,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看稀奇。
“龙肉”其实是猪肉、鸡肉、鸭肉等菜品。“吃龙肉”就是村民们用在农历正月期间舞龙灯得来的钱财,置办以猪肉、鸡肉、鸭肉等为主的酒席。
当地俗称其为“龙肉”。“吃龙肉”免费,是当地春节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吃完“龙肉”,春节也到此结束,各家各户开始正常的生产生活。
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:hongmeng_live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